以這作息一天 "吃-玩-睡" 時數為:
餵奶 2.5小時 - 玩4.5小時 - 睡眠15-16小時
6:00 喝奶完繼續睡
10:00 起床餵第一餐奶
12:00 小睡
14:00 起床喝奶
16:00 小睡
18:00 起床喝奶
19:30 小睡 (30~40分)
21:00 餵最後一餐奶
22:00 入睡
◎劉兆宏
財團法人台灣優良農品發展協會顧問
前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安全科科長
美國 Rutgers 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大家都知道,豬肉不可生食,
因為裡頭常會有「豬肉絛蟲(Taeniasolium)」
(絛,音掏)寄生,攝食後,
會轉而寄生在人體的腸道裡。
產卵後,孵化的幼蟲會穿過腸壁進入腹腔亂竄,最後寄生在腹腔、橫紋肌、腎、脾、肺、心肌、舌肌、淋巴組織、眼或腦部等,引發「囊蟲病(cysticercosis)」。
發生在眼部的,會造成視網膜病變,嚴重的可能瞎眼;
在腦部的,則可能引發水腦,甚至死亡。
更可怕的是,
成蟲在人體的生存期竟可長達 25 年以上。
傳統的水餃煮法是,先把水煮滾,然後放入水餃,蓋上鍋蓋,繼續煮滾後,再加入一大碗冷水,蓋上鍋蓋,再煮滾,如是重複三次。
老祖宗發明這樣的煮法時,世上還沒有冰箱或冷凍庫,針對現包的水餃,這樣的程序確實足可將水餃裡的肉餡煮熟,殺死可能寄生在豬肉裡的絛蟲。
然而,現在時代不一樣了,
我們很難有老祖宗那樣的閒情逸志,
在家裡勞師動眾的捍水餃皮,調餡,現包現煮。
對從超市買回來,或偶爾利用假期,全家樂融融的包好
後,貯放在冰箱裡的冷凍水餃而言,
按照上述的傳統煮法,常會發現裡頭的豬絞肉還半生不熟,略帶紅色(煮熟的豬絞肉會呈白色),吃得讓人膽戰心驚,於是只好再多加一、兩次冷水煮滾。
結果常是水餃皮都煮爛、煮破了,餡裡的豬絞肉仍舊沒有完全煮熟。
在還不知道豬肉「囊蟲病」的可怕之前,或許會自我安慰說,都煮成這樣子了,不吃難道要倒掉嗎?
知道了豬肉「囊蟲病」之後,我想,恐怕也只好倒掉,或是從此再也不買冷凍水餃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項突破性的煮法,保證可在水餃皮仍保有良好的彈性之下,將冷凍水餃的肉餡完全煮熟。
──仔細聽嘍:
將冷水放入鍋內,瓦斯爐點火後,立即加入冷凍水餃,蓋上鍋蓋,待煮滾後,再重複一、兩次加冷水,蓋上鍋蓋煮滾即可。
技術上和傳統煮法同樣要注意的是,在水餃第一次煮滾之前,要偶爾用鍋鏟輕輕推動一下,以免黏在鍋底。
或許你會懷疑,冷水煮水餃,水餃皮不會糊掉嗎?
答案是,冷水煮現包的水餃,水餃皮當然會糊掉,但煮冷凍水餃,則不會。
水滾後才下冷凍水餃,水餃處在內凍外滾的環境,麵皮很快就被燙熟了,然而,穿過麵皮的熱量,進入仍處於結凍狀態的菜肉餡時,一方面要將它解凍,一方面又要煮熟它,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因此常在內餡還沒煮熟之前,麵皮就已經煮爛、煮破了。
這樣煮出來的水餃,不但難看、難吃,而且衛生堪虞。
冷凍水餃和冷水一起加熱,當水溫慢慢上升的同時,麵皮和內餡的溫度也跟著慢慢上升,到水滾時,水餃內、外和滾水的溫度已非常均一,因此煮出來水餃,彈性好,肉餡熟,安全衛生又可口。
提醒旅居美、家的朋友注意:住在加拿大的shirley分享,使用火力不夠大,加熱速度太慢的電爐者,千萬不要用冷水煮冷凍水餃,水餃會糊成一團。
轉載自:http://blog.yam.com/liuchng
從昨天晚上10:10入睡,到今天....
5:39 聽到ㄞ聲 又睡著
6:00 起來餵奶(25分鐘),喝完奶後眼睛張開著的,放下床他看一下就趴著睡著了。
10:00 叫醒小will起床喝奶嚕!今天也是開心得起床,在床上跟他說話玩一下下再餵奶
12:08 小睡(小小ㄞ聲,然後睡著)
12:46 醒來哭哭,沒理他~
13:45 這時才會著~
14:00 叫醒餵奶
15:10 洗澡+按摩 (大便)
15:47 小睡 (因上一覺沒睡好,這覺提早睡)
18:00 起床餵奶
19:32 小睡 (30分鐘)
21:00 餵最後一餐奶
22:00 拍嗝後上床睡覺,然後跟小will說,乖乖睡喔! 睡到明天早上六點,麻麻會來叫你起床喝奶喔!
PS:依照早上醒來的時間,昨天9點餵奶卻睡得比較久一點,明天再看看成果。
牙齦很癢還是怎麼樣,最近啃手啃得有點激動,手指還會有紅印,咬得應該挺用力的。所以幾天前...開始給他一些讓他去咬的固齒器.....,目前右上角那種最好用,因為細細的好拿。記得小布以前咬固齒器也是很用力很激動ㄋ~~
外出時,大姆哥還是最管用方便,不怕掉了會弄髒。
冬天或是風大出門可以套上這個雨罩,防風防雨讓寶寶窩在裡面很溫暖,媽媽也可以放心帶寶寶外出散步喔!^^
哈哈,找到了,剛好都在第三個月的時候拍的耶!一個是夏天生一個是冬天生,但模樣還蠻像的呢!
猜猜看哪位是哥哥呢?
答案是:左邊是哥哥小布,右邊是弟弟小will
昨天晚上突然的提早(7:39)睡(隔了九個小時於凌晨4點半餵一次奶),早上8:25起床竟然共睡了13個小時。
4:19 聽到ㄏㄞㄏㄞ了(我再考慮要不要餵他,因為他不是很激烈的哭,斷斷續續,像是會繼續入睡的那樣,但我乳房兩邊真的很硬,也想去餵奶~)
4:25 決定餵奶
8:19 在ㄏㄞ
8:25 起床
9:25 餵奶(因為寶寶蠕動不安,不然想撐到10點才餵)餵了30分鐘左右奶,這次餵奶就很認真喝了耶!但因為已經醒來一個多小時所以閉著眼睛喝~
11:5 美術館玩、郵局寄信
11:25 小睡30分鐘
12:23 小睡
13:00 洗澡 + 腿部臉部按摩
13:36 小睡
14:14 餵奶(左右邊共45分鐘,是睡睡吸)
15:40 搖椅玩一下,後來要人陪在旁邊才肯乖乖坐~~這時幸虧有哥哥,可以陪一下下,讓我去忙 + 作嬰兒運動操
16:14 小睡
18:09 餵奶(左右共25分)
19:45 小睡
20:35 醒來
10:00 餵奶(左右共45分)餵完之後竟然精神都來了,拍拍隔,依照百歲說的直接放下床,讓他睡了
10:50 放下小床邊跟他說乖乖睡覺嚕! 結果,ㄜㄜ了兩聲,睡著了。第一次這樣耶!因為之前都累得吸到睡著,今天是醒的放下床,然後睡著耶! 又有進步了。^^
後記:今天沒有大便~
從昨天10:30在車上睡著後來放回小床一直睡到今天凌晨 5:10
5:10 提早醒來,給他換個尿布
5:25 餵奶 (做個實驗,這餐給寶寶餵少一點,看看十點那餐會不會喝多一點。)
9:30 醒來我熟睡中沒聽到他ㄏㄞ (被他爸爸抱起來了)
9:45 餵奶(約6分鐘)10:10~10:30斷斷續續給他喝奶,直到確定他不太想喝了,似乎有比昨天之前多,明天六點再少餵一點看看。
10:40 洗澡 (昨天沒洗澡,洗完好舒服唷^^)
11:10 出門散步
12::09 小睡
12:45 全家外出打斷了小will的小睡
14:12 餵奶
14:30 回車上繼續喝
15:10 抱在車上小睡(30分)
17:05 回到家玩一下後小睡
18:11 餵奶
18:45 玩
19:34 小睡.......(今天意外將這次的小睡變成晚安覺了~~)
22點這餐我沒餵耶!原本想說乾脆以後改成晚上六點是最後一餐後睡覺,到隔天六點餵奶,但後來想一想,好像不太好,現在已經11點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不知道他會在幾點醒來~~
明天要照舊作息,希望這樣突然一變,不要變出大問題才好。
2:xx 聽到ㄏㄞ~ 沒理他繼續睡著
3:45 聽到ㄏㄞ~沒理他繼續睡著
4:xx 聽到ㄏㄞ~沒理他繼續睡著
5:45 快6點了所以他ㄏㄞ一下,我就過去抱起來餵奶了。
PS: 我猜想昨天特別口乾舌燥,連小布凌晨都起來跟我要水喝~~,我想小will應該是口渴醒來。
10:00 餵奶 (叫起床喝奶,看見他開心的笑,跟他在床下小玩一下之後抱起來喝奶,這樣就代表他睡得好唷^^)
11:00 出發去台北嚕!
11:43 汽座上小睡
12:40 小睡醒來(因為下車吃午餐)
13:30 繼續在汽座上小睡
14:00 叫起來餵奶
15:00 到四姑姑家
16:11 在四姑家的客房睡覺
17:05 離開四姑家(去大安森林公園散步)
18:00 車上餵奶
19:50 小睡(祖父家)睡約30分鐘
22:00 車上餵奶
22:30 汽座上睡著
24點多 到家放回床上繼續睡了~
其實...沒洗澡,我也替他覺得渾身不舒服哩~ 但又捨不得吵醒他~~
明天早上起床再洗^^ 小will要原諒麻麻喔!
美聯社紐約報導,一位倫敦的醫生蜜莉恩-史塔帕德(Dr. Miriam Stoppard)更進一步將這個想法融入她的新書「嬰兒第一個技能︰讓嬰兒在創造性的遊戲中學習(Baby's First Skills: Help Your Baby Learn Through Creative Play)。」她說嬰兒在60 分鐘全神貫注的「黃金小時」中,可以得到比一天任何其他時間更多的學習。「一個小時的集中注意力能使孩子愉快並且能治愈最困難的行為能力,」史塔帕德醫生說道。
黃金小時不一定要連續的一小時,或者完全由父母其中之一陪伴,雖然若能做到這兩者是更好的。黃金小時可以被分成不同的小時段,或不同的家庭成員從祖母到哥哥陪伴。史塔帕德說:「關鍵是在於陪伴嬰兒的人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給予他們持續的眼神接觸,而不會被電視或者其他孩子的需求而轉移。」
她還說道,「當一個孩子被注意時,他們會覺得陽光出來了。大腦會放鬆,而最新的研究還指出從早期就對嬰兒表現關愛實際上能幫助他們的大腦快速增長。嬰兒透過遊戲學習一切,而透過他們所愛和信任的人的幫助,大多數的嬰兒將會嘗試新的東西。」
從交談開始可能最容易,這將幫助嬰兒學習理解並且使用語言。「不停地交談,當然嬰兒不會講話,但是你要提供你所有行為的現場報導。例如,看媽媽把一塊積木放在頂端。笨媽媽;媽媽把它弄倒了。這次我們應該用紅色的嗎?這將使嬰兒學到對話的抑揚頓挫並且擴大他們的詞彙量。」史塔帕德在一次電話訪談說道。
她也鼓勵嬰兒的玩伴戲劇化,使用如唱歌般音調的聲音,使用誇大即明顯的姿勢,並且重複話語和行動。她也指出在六歲以前,孩子們是從行動的重複獲得經驗,所以不要只說「安靜地關門」,而是握住他們的手,把手放在球形門柄上教導他們﹗
唱歌,輕拍的遊戲和童謠也幫助孩子講話的節奏,她補充說,並且幫助嬰兒的大腦得到暗示,讓他們更早講話。
下一個必須放入黃金時間表的則是運動,而這也是必須佔大部分時間的活動。它教導嬰兒如何控制自己的頭和身體去坐、站和走路。
黃金小時能創造一個雙贏情況,因為那些嬰兒所愛和信任的人,通常是父母也能在與嬰兒一對一的的時間得到愉快的感受。史塔帕德建議在這特別的娛樂時間中,主題應包括交談、運動、,手腦協調和友好。
新生兒的運動可能像支撐嬰兒的頭部如此簡單的工作,而一個6或7個月能夠翻滾的小孩則能與媽媽或者爸爸一起玩地板遊戲。「不要害怕做些有點傻氣的事情,(嬰兒)正在發展一種很大的幽默感,而那是有益於你的。」另外讓嬰兒用他們的手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那可以鼓勵準確和優良的運動技能。一場鼓掌的比賽,例如「拍一塊蛋糕」就是一個多重任務的活動,因為它論及了講話、手、以及心智發展。
新生兒的心智刺激不是父母所夢想出來的,史塔帕德說。嬰兒從誕生的時刻就開始能「理解」,而且父母甚至能觀察嬰兒第1天到第3天的發展,當他們聽到父母的聲音將變得安靜及警惕,並且用強烈的注視回應。
「模式和反應在生命裡早就準備。遇見許多敵對和不和善的孩子將學會用壓力、挫折、甚至摧毀能力來負面地面對事情。如果他們在快樂的經驗中被養育,他們很可能能學會平靜,慷慨,以及有能力分享和有處理的技能,」史塔帕德說。
「一個小時的樂趣和興奮對於一個嬰兒已經足夠,因為這些對他們而言也全部都是困難的工作。遊戲要集中,要花費很多力氣。那麼多的大腦連接正在成長,許多概念要了解,許多事情必須要記憶。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腦力活動和許多遊戲都包括了不同的體育鍛鍊、平衡、力氣等等。很少人在他們成年後會嘗試做如此複雜的任何事情!」史塔帕德說。她另外還補充說︰「這不是火箭科學,但是將為嬰兒們立下基礎。」